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民和县西沟乡东沟初级中学 2017 年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责任页
批 | 准: | 俞延义 | |
核 | 定: | 邓林军 | |
审 校 | 核 | 查: : | 王晚成 赵文亮 |
巩建强 | (项目概况、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防治措 施布局、水土保持监测、估算及效益分析) | |
靳国强 | (项目区概况、防治责任范围、保障措施、结 论及建议) | |
杨宗玲 | (综合说明、编制总则、水土流失预测、图件) |
项目概况 | 位置 | 民和县西沟乡东沟初级中学 2017 年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位于民和县西 沟乡东沟初级中学院内。距离民和县城 21km,属脑山地区。 | ||||
建设内容 | 工程总占地面积 1.24hm2,总建筑面积 0.91hm2,由建(构)筑物区、运动场区等组成。建构筑物区包括教学楼、学生食堂、室外厕所。项目容 积率为 0.37,建筑密度 27.86%。 | |||||
建设性质 | 改扩建 | 总投资(万元) | 909.04 | |||
土建投资(万元) | 784.37 | 占地面积 (hm2) | 永久:1.24 | |||
临时:0.00 | ||||||
动工时间 | 2017.1 | 完工时间 | 2017.9 | |||
土石方(m3) | 挖方 | 填方 | 借方 | 余(弃)方 | ||
2302 | 921 | 1381 | ||||
取土(石、砂)场 | 工程所需混凝土骨料均外购 | |||||
弃土(石、渣)场 | 工程余方全部利用,不设弃土(石、渣)场 | |||||
项目区概况 | 涉及重点防治区 情况 | 甘青宁黄土丘陵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 区 | 地貌类型 | 河谷阶地地貌 | ||
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t/km2.a】 | 600 | 容许土壤流失量【t/km2.a】 | 1000 | |||
项目选址 (线)水土保持评价 | 主体工程选址(线)避让了河流两岸、湖泊和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和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实验区及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工程位于甘青宁黄土丘陵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有一定的水土保持约束性因素,但本项目为院校区改扩建项目,选址无法避让,因此,在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时应提高防护标准,严格控制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范围、加强工程管理、优化施工工艺。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减缓水土流失影响,满足水土保持要求。 | |||||
预测水土 流失总量 | 本项目建设扰动地表面积为项目征占地面积 1.24hm2,损毁植被的面积 1.24hm2,工程在施 工期(含施工准备期)和自然恢复期间可能产生水土流失总量 37t,水土流失背景值为 7t,新 | |||||
防治责任范围 (hm2) |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共计 1.24hm2,行政区划隶属于民和县。 | |||||
防治标准等级及目标 | 防治标准等级 | 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防治指标一级标准 | ||||
水土流失治理度(%) | 98 | 土壤流失控制比 | 1.0 | |||
渣土防护率(%) | 100 | 表土保护率(%) | 95 | |||
林草植被恢复率(%) | 95 | 林草覆盖率(%) | 22 |
民和县西沟乡东沟初级中学 2017 年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水土保持措施 | 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在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上,针对该项目施工建设活动引发水土流失的特点和造成危害的程度, 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把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并把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纳入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中,合理确定水土保持措施的总体布局,形成完整、科学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治体系。 由于本工程为改扩建项目,且目前已全部完工,校园内原有的绿化措施可满足绿化标准,通过分析,没有产生水土流失的环节,同意主体工程 300m 的截排水措施,该措施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功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应纳入水土流失 综合防治措施体系,并将排水沟投资元计列到水土保持措施投资中,本报表将不 再重复设计水土保持措施。 | |||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万元) | 工程措施 | 0 万元 | 植物措施 | 0 万元 |
临时措施 | 0 万元 | 水土保持补偿费 | 0 万元 | |
独立费用 | 建设管理费 | 0.00 万元 | ||
水土保持监理费 | 0.00 万元 | |||
设计费 | 2.00 万元 | |||
总投资 | 2.12 万元 | |||
编制单位 | 青海金晟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建设单位 |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教育局 | |
法定代表 人及电话 | 俞延义 09715137767 | 企业负责人及电 话 | 李全义 | |
地址 | 西宁市城西区西川南路 76 号万达中心 | 地址 | 海东市民和县川口镇东垣一路7号 | |
邮编 | 810000 | 邮编 | 810800 | |
联系人 | 赵文亮 | 联系人及电话 | 孟老师18909729639 | |
电子信箱 | 电子信箱 | |||
传真 | 0971—5137767 | 传真 |
简要说明
目 录
民和县西沟乡东沟初级中学2017年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位于民和县西沟乡东沟初级中学院内。距离民和县城21km,属脑山地区。
工程总占地面积 1.24hm2,总建筑面积 0.91hm2,由建(构)筑物区、运动场区等组成。建构筑物区包括教学楼、学生食堂、室外厕所。项目容积率为 0.37,建筑密度 27.86%。
工程总占地 1.24hm2,均为永久占地,占地性质为教育用地,隶属于民和县。工程开挖总量开挖总量 2302m3;建筑物基础挖方回填利用,土石方回填共 921m3;项目土石方经综合利用后,余方 1381m3 全部在建筑物周围回填压实。工程总投资为 909.04 万元,其中土建投资 784.37 万元,其中 80%申请升级补助资金,20%
地方配套。工程已于 2017 年 1 月开工建设,于 2027 年 9 月全部竣工,施工期共
9 个月。截止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1 年 6 月 29
日颁布 2010 年 12 月 25 日修订,2011 年 3 月 1 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 年 7 月 2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第二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 年 7 月 2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第三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9 年 12 月 26
日颁布实施,2014 年 4 月 24 日修订通过,2015 年 1 月 1 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6 年 6 月 25
日通过,2019 年 8 月 26 日第四次修订,2020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 2 月 28 日中华人民共和
国主席令第 87 号,2008 年 6 月 1 日起实施);
《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2015 年 1 月 13 日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2016 年 6 月 1 日);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3]
67 号);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14]8 号);
省发展改革委 省财政厅 省水利厅关于《我省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青发改价格[2017]475 号);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调整水利工程计价依据增值税计算标准的通知》
(办财务函[2019]448 号)。
《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通知》(水保[2017]36 号);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技术规定
(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8]17 号);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水功能区划(2015-2020 年)的通知
(2014 年 3 月);
《水利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细则(试行)的通知》
(办水保 2018[47]号);
《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 号);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水利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6]65 号);
水利部《关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的通知》(水保[2017]365 号);
《关于调整青海省水利水电工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计价依据》的通知
(青水建[2016]179 号);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写和印制格式规定》(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8]135 号);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规程》
(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8]133 号);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调整水利工程计价依据增值税计算标准的通知》
(办财务函[2019]448 号);
《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的意见》
(水保[2019]160);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 2019 年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
的通知(办水保涵[2019]第 756 号);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水土保持监测成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9]164 号);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办水保[2019]172 号);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承诺制管理的通知》
(办水保[2020]160 号);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通知》(办水保[2020]161 号);
1.2.4 规范性标准
(1)《防洪标准》(GB50201-2014);
《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2015);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标准》(GB6000-1999);
《青海主要造林树种苗目质量分级》(DB63/T236-2015);
(5)《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SL73.6-2015);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办水保[2015]139 号);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
《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SL342-2006);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 50434-201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规范》(GB/T22490-2008);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
(1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
《水土保持工程调查与勘测标准》(GB/T51297-2018);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GB/T51240-2018);
《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SL773-2018)。
依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年),项目区属于甘青宁黄土丘陵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参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规定,执行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防治一级标准。根据项目区自然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现状及各施工单元造成的水土流失类型,确定工程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水土流失治理度:本工程位于半干旱区,且处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因此,水土流失治理度提高 4-5 个百分点。
土壤流失控制比:项目区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侵蚀为主,土壤流失控制比增加 0.2。
渣土防护率(%):项目区地势平坦,且位于市区内,工程建设产生的弃渣以及临时堆土应全部清理,因此渣土防护率调整至 100%。
表土保护率(%):本工程为已完工项目,且现状不存在可剥离的表土。因此,该指标不做要求。
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由于本项目位于厂区生产区,为便于防火及安全生产,本项目不实施绿化措施,基本为硬化。因此,本项目不计林草植被恢复率及林草覆盖率。
表 1-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防治目标 | 标准值 | 修正值 | 采用标准 | |||||
施工期 | 设计水平年 | 按地形修正 |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 按土壤侵蚀强度修正 | 按可剥离及保护表土面积 | 施工期 | 设计水平年 | |
水土流失治理度 | * | 93 | +5 | * | 98 |
(%) | ||||||||
土壤流失控制比 | * | 0.8 | +0.2 | * | 1.0 | |||
渣土防护率(%) | 90 | 92 | +8 | 98 | 100 | |||
林草植被恢复率 (%) | * | 95 | * | - | ||||
林草覆盖率(%) | * | 22 | * | - |
平面布置
本工程位于现有校园内,校园场地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校园主入口位于场地东侧,根据基地环境和学校现有建筑的特点,充分考虑原有布置原则,利用现有公用工程设施和现有空地,力求新老布置协调统一。
学校规划西侧为生活区,南侧为运动区,中部为教学区。学校整体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利用院内道路体系及绿化将各个建筑物相衔接,本次拟建教学楼为于场地东北侧,生活用房位于场地西侧。
校园内形成环形路网,将各建筑物联系起来,本项目利用学校现状道路,能满足校园交通流量需要。学校已有绿化种植规模,项目建成后在新建建筑物周边增添质量,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
竖向布置
根据原始地形图,整个项目区由南向北逐渐低缓,高程由 2186m 逐渐降低至 2181m,高差约为 5m。因为原有地形高差较小,场区基本无场平,依照原有地貌布置,道路坡度为 0.2%,满足了雨水的组织排放。
本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区、运动场区两个区组成,其中建构筑物区包括教学楼、学生食堂、室外厕所及运动场。
教学楼
综合教学楼真格建筑物采用“凹”字型布局,主体为四层框架结构,建筑物面积 2700m2,建筑物占地面积为 675m2,为双面内走廊布置。走廊疏散尺寸 3.0m,教学楼内分别布置普通教室、办公室及卫生间等用房。总层数为 4 层,层高为
3.6m,建筑物主体高度为 14.75m。
学生食堂
学生食堂建筑面积为 500m2,为二层框架结构,层数为 1 层,层高为 4.5m,总建筑物高度为 4.95m。
室外厕所
室外厕所为地上一层,总建筑物面积为 105.84m2,为砌体结构,层数为一层,层高为 3.0m,总建筑高度 3.15m。
地基处理及基础
本工程教学楼、食堂基础采用独立基础,埋深约 2.0m;水厕基础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埋深约 1.5m。基础地标高以下 2.5m 沿基础外扩 2.0m 采用 3:7 灰土换填,压实系数不小于 0.97。
建构筑物区
建设内容:建构筑物总占地面积 12315.55m2,总建筑面积 3305.84m2。各单体主要情况见表 1-3。
表 1-3 建构筑物建设主要指标
序号 | 建、构筑物名称 | 结构形式 | 建筑层 数 | 建筑高度 (m) | 占地面积 (m2) | 建筑面积 (m2) | 备注 |
1 | 教学楼 | 框架结构 | 4 | 14.70 | 693.71 | 2700 | |
2 | 食堂 | 框架结构 | 1 | 4.95 | 378 | 500 | |
3 | 水侧 | 砌体结构 | 1 | 3.15 | 105.84 | 105.84 | |
4 | 运动场 | 三合土 | 11138 | ||||
12315.55 | 3305.84 |
工程占地范围为民和县西沟乡东沟初级中学校园内预留用地。经统计,工程总占地 1.24hm2,均为永久占地。按占地类型划分,为教育用地,行政区划隶属于民和县。工程占地详见表 1-4。
表 1-4 工程占地性质及占地类型统计表
序号 | 项目 | 占地面积(hm2) | 占地类型(hm2) | 占地性质 | 备注 |
教育用地 | |||||
一 | 建构筑物工程区 | 0.13 | 0.13 | 永久占地 | |
二 | 运动场区 | 1.11 | 1.11 | ||
合计 | 1.24 | 1.24 |
土石方平衡
经计算,主体工程挖方主要为建筑物基础开挖,开挖总量 2302m3;建筑物基础挖方回填利用,土石方回填共 921m3;项目土石方经综合利用后,余方 1381m3全部在建筑物周围回填压实。土石方平衡计算见表 1-5,土石方流向框图见图 2-3。
表 1-5 工程土石方平衡表 单位:万m3
序号 | 分区及内容 | 开挖 | 回填 | 调入 | 调出 | 外借 | 余方 | 余方去向 | |
1 | 建构筑物工程区 | 基础开挖 | 2302 | 921 | 1381 | 建筑物周围回填压实 | |||
合计 | 2302 | 921 | 1381 |
表土保护分析
由于本工程为已完建项目,因此,项目区现状无可剥离的表土。
项目区位于民和县西沟乡东沟,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略向东北倾斜,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开阔,海拔高程2181.17~2186.96m,相对高差5.79m。地貌单元属Ⅱ级河谷阶地。预留用地地表组成物质为素填土、黄土。
场地地层结构
学校所在地属于Ⅱ级阶地,经勘探揭露,场地地基土主要由素填土、黄土状土组成,自上而下岩性特征描述如下:
素填土(Q):褐黄色,以粉土为主,稍湿,稍密,含有少量砂砾、植物根等。大孔隙,结构松散,厚度 1.80~3.10 米。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厚度不均,结构松散,物理力学性差,不宜作天然地基。
3
黄土状土(Q 2al+pl):黄褐色与综红色,以粉粒为主,稍湿~湿,稍密~密实,针状孔发育,摇振反映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揭露厚度 5.10~5.80米。
物理力学性质评价:根据土工实验结果,其含水量平均值 w=23.3%,Sr=46.57,饱和;天然隙比平均值为 e=0.783,以中密为主,压缩系数平均值 a1-2=0.32MPa-1,以中压缩性土为主;根据标准贯入实验(N63.5=6.8)并结合地区经验值,建议饱和黄土承载力标准值 fk=130kPa。
水文地质
场地内未见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
地震基本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附录 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速度和设计地组》,项目区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0g,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工程区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区,根据民和气象站资料(1981—2010 年)统计,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 338.2mm,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 7~9 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40.8%,多年平均蒸发量 1572.4mm,多年平均气温 8.3℃,极端最高气温 37.8℃,极端最低气温-21℃,≥10℃积温为 2300℃,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361.5h,无霜期 198d,多年平均风速 1.4m/s,最大风速
24m/s,多为西风,最大冻土层深度 1.16m。
项目区所在地属湟水流域,湟水流域是黄河上游一级支流,主要由湟水干流和大通河组成,总面积 32863km2。其中湟水干流介于北纬 36°02´~37°28´,东经
100°42´~103°01´之间,呈树叶状,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流向东南,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的祁连山系大坂山南坡,上游主源为麻皮寺河,在海晏县城与哈利涧河汇合后称为湟水,流经湟源县进入西宁盆地,与支流北川河相汇,然后蜿蜒东行,穿过小峡、大峡、老鸦峡,在民和县享堂与其最大一级支流大通河汇合后流入甘肃省,于甘肃省永靖县傅子村入黄河。
项目区属青海省东部森林草原土壤区,土壤类型有两种—灌淤土和灰钙土并以灰钙土为主,土壤母质以黄土或黄土状物质为主。
灰钙土是项目区内的主要土种。分布在其母质为多为黄土状物质和河流冲积层,PH 值 7.8~8.1,土层厚度 65cm,有机质含量 1~2.0%,腐殖质积累比较明显,自然容重 1.29~1.50t/m3。灰钙土的植被主要为蒿属和小灌木,草本较多,蒿属的短命植物生长较好,地面覆盖度高者可达 60~70%,由于灰钙土自然条件较好,故灰钙土多被开垦利用。
结合现场调查,项目已建成,场区内无可剥离的表土。
项目区植被在青海省植被区划土中属于湟水—黄河流域森林、温性草原地区,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植被覆盖率低,种类稀少,群落组成简单,层次分化不明显。区域天然植被主要树种有青杨、旱柳、云杉等;草种有冰草、披碱草等;人工植被主要树种有垂榆、国槐、紫穗槐、榆叶梅、丁香、紫叶李、金叶榆等,草种主要有披碱草、黑麦草等。区域植被覆盖率在 30%左右。
项目区所在区域属于甘青宁黄土丘陵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项目区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也不涉及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和重要湿地。
工程总体方案选址基本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中的相关要求,主体工程选址(线)避让了河流两岸、湖泊和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和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及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
工程处于甘青宁黄土丘陵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属于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的区域,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约束性因素。但本项目为校园改扩建项目,选址无法避让,工程在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时应提高防护标准,严格控制扰动地表和植被损坏范围、控制工程占地、加强工程管理、优化施工工艺。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减缓水土流失影响,满足水土保持要求。
综上,工程的建设存在部分约束性因素,但是通过提高水土保持措施防护标准、设计完善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前提下,符合水土保持总体要求,工程建设基本可行。
工程总体布局合理紧凑,校园平面设计按教学、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合理布局,各区之间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建筑物组合紧凑、集中,校园内主要交通道路按消防要求布设,校园内空闲地进行绿化美化,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工程处于甘青宁黄土丘陵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有一定的约束性因素,但在采取提高防治措施标准,严格控制施工扰动范围,加强施工管理,可以减缓或遏制水土流失,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本工程占地全为永久占地,主要包括建筑物和运动场。工程总占地面积
1.24hm2,占地类型为教育用地,行政区划均属于民和县,根据现场踏勘,工程建设全控制在校园征占地红线内,符合节约用地和减少扰动要求。
工程土石方挖填数量分析与评价
主体工程开挖总量 2302m3;建筑物基础挖方及场地平整挖方尽量在本区域内回填利用,土石方回填共 921m3;项目土石方经综合利用后,余方 1381m3 全部在建筑物基础周围回填压实,工程土石方挖填及利用基本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符合施工工艺流程,基本合理。
经统筹考虑,土石方数量的发生基于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符合土石方数量最优化原则。
工程土石方调配分析与评价
主体工程在土石方调配上,充分考虑综合利用开挖料,基础开挖土方,除了基础回填外,其余均在建筑物基础周围回填压实,综合利用,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施工组织分析与评价
本项目施工临时设施区设置项目区硬化区域,避开了植被相对良好的区域和基本农田,靠近场内道路,能够方便地到达各施工点,并且不会对主体工程施工产生干扰,也不新增占地,符合水土保持和主体工程施工要求。
本工程先施工建筑物基础,待该基础成型后再进行地上建筑物施工,可在保证工程按期完工的前提下节省资源的配置,同时避免开挖面长期裸露产生大量水土流失。防止重复开挖和多次倒运,减少裸露时间和范围,工程的施工时序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施工方法及工艺分析评价
本工程施工项目主要为土石方开挖及填筑、建(构)筑物的施工等。本项目采取以机械施工为主,适当配合人力施工,全面考虑以专业化、机械化的施工队伍为主。在基础施工中,配合施工机具采用人工开挖,开挖的土石方多余部分全部统一堆放至变电所东侧的空地,并采取临时拦挡、苫盖等防护措施;基础建设完成后及时将基础回填,逐层夯实,有效地控制了土壤流失,基础回填利用本工程挖方,合理利用土石方。通过分析,从水土保持角度讲,以上主要的施工工艺基本合理可行,对控制水土流失有一定的作用。
运动场区
排水沟:运动场周边设排水明沟,排水沟坡度为 0.3%,为 U 型断面,规格为
50×50cm,渠底浇筑 50mm 厚 C15 素砼垫层。该措施具有水土保持功能。
运动场区
排水沟:运动场周边设排水明沟,排水沟坡度为 0.3%,为 U 型断面,规格为
50×50cm,渠底浇筑 50mm 厚 C15 素砼垫层。该措施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
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措施,且纳入本方案水土保持投资的工程共计 8.28
万元,详见表 2-1。
表 2-1 主体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及投资统计表
措施名称 | 工程量 | 合计(万元) |
一、运动场区 | ||
排水沟 | 长 300m | 1.50 |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项目区水土保持三级区划为西北黄土高原区-甘宁青山地丘陵沟壑区-青东甘南丘陵沟壑蓄水保土区。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年),工程所经区域属于依法划定的甘青宁黄土丘陵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区域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青海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统计,民和县水土流失面积为 67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 36%,其中轻度流失面积为 251km2,占总水土流失面积的
37.19%;中度流失面积为 211km2,占总水土流失面积的 31.26%;强度流失面积为 159km2,占总水土流失面积的 23.56%,极强度 47km2,占总水土流失面积的
6.96%,剧烈 6.0km2,占总水土流失面积的 0.89%。详见表 3-1。
表 3-1 民和县水土流失现状统计表 单位:km2
流失程度 | 轻度侵蚀 | 中度侵蚀 | 强烈侵蚀 | 极强烈侵蚀 | 剧烈侵蚀 | 水土流失总面积 | |
行政区划 | |||||||
民和县 | km2 | 251 | 211 | 159 | 47 | 6.0 | 675 |
% | 27.19 | 31.26 | 23.56 | 6.96 | 0.89 |
项目区土壤侵蚀状况
根据《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数据》结合项目组对当地裸露植物根系的深度和土壤剖面调查确定,土壤侵蚀背景值为 600t/km2.a。根据《土壤侵蚀分级标准》
(SL190-2007)规定,土壤容许流失值为 1000t/km2.a。
本工程新增水土流失的类型主要为:施工裸露面及开挖临时土堆积在自然沉降、降雨、雨水径流冲蚀和人为活动等外力作用下,发生以溅蚀、面蚀和细沟侵蚀为主的水力侵蚀,局部地段可能存在的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占地、土石方开挖、临时堆土弃渣等开发建设活动,对项目区原有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气候自然因素必然造成一定的影响。工程
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气象因素
本工程属于水力侵蚀区,工程施工期间,对原有地表植被造成破坏,将会形成大量的地表裸露面,同时工程区硬化等措施,不利于降水蓄渗,更易产生水力侵蚀。
地形、地貌因素
随着基础基础开挖量增多,逐渐形成了占地面积较大,堆积较高的人工堆垫地貌堆弃物料质地不均匀、堆弃高度不相同,导致受力不均匀,可在平台形成沉陷、裂缝;修筑施工道路、供排水管线布设,基础开挖,土方临时堆放,回填等,破坏了地表原有的植被和天然稳定地表,形成了片状、条带状的裸露面;
土壤
项目区土壤主要为灰钙土,在天然地表的覆盖下,具有一定的抗水蚀能力。由于工程的建设,大量的松散表土发生运移并重新堆积,使土壤水分大量散失,土体结构破坏,表土松散,大大降低了原地表土壤的抗蚀力。
植被
植被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最好屏障,但由于工程的建设,破坏了原有植被,使原有稳定的地表直接裸露,大量的松散表土发生运移并重新堆积,使土壤水分大量散失,土体结构破坏,表土松散,大大降低了原地表土壤的抗蚀力。建构筑物区、场内硬化等,原地面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植被对土壤的覆盖保护作用和根系固土作用丧失殆尽;工程基础基础开挖,采取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地表造成较大扰动,影响土壤的团粒及抗蚀性。
本项目建设扰动地表面积为 1.24hm2,行政区划均属于民和县。
本项目占地为原校园预留地,存在灌草植被,因此,损毁植被面积 1.24hm2。
本工程无弃渣。
根据工程总体布局、扰动方式和程度、施工工艺、施工场地以及不同施工区域的土壤流失类型和特点,对整个预测范围进行分区。
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范围主要为项目建设区,预测分区主要为建构筑物工程区、运动场区,建构筑物工程区预测面积 0.13hm2,运动场区预测面积 1.11hm2。单元的具体情况详见表 3-2。
表 3-2 水土流失预测单元划分表
预测单元 | 项目建设区面积(hm2) | 施工期(施工准备期) | 自然恢复期 |
水土流失面积(hm2) | 水土流失面积(hm2) | ||
建构筑物区 | 0.13 | 0.13 | |
运动场区 | 1.11 | 1.11 |
根据项目特点,本工程属建设类项目,预测时段分为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和自然恢复期。根据主体工程施工方案,本工程工期为 9 个月。根据项目施工区域各预测单元的特点,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预测时段。各预测分区的预测时段根据施工安排,结合产生水土流失的季节,以最不利的情况合理选定其预测时段。
施工期
工程于 2017 年 1 月进入全面施工阶段,计划 2017 年 9 月底竣工。施工期每个预测时段按最不利的情况进行考虑,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年计算,不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比例计算。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预测时段按照工程施工期计算为:工程工期 1 年。施工期施工活动主要包括基础开挖、主体建筑物施工、基础回填、运动场建设等,因此,预测时段为 1.0a。
自然恢复期
随着本项目各类工程的建成,由施工活动产生的影响也基本结束,此时的水土流失仅是施工期的延续。随着地表结皮的逐步恢复,水土流失强度和侵蚀量将将逐步降低和减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天然植物恢复或表土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并发挥水土保持功效约需要 5 年,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及植被生长情况,确
定本工程建设区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为 5 年。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划分详见表 3-3。
表 3-3 水土流失预测区域、时段及面积
预测单元 | 项目建设区面积(hm2) | 施工期(施工准备期) | 自然恢复期 |
预测年限(a) | 预测年限(a) | ||
建构筑物工程区 | 0.13 | 1 | 5 |
运动场区 | 1.11 | 1 | 5 |
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
由于项目区处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侵蚀强度为微度,结合对项目区地面坡度及林草植被覆盖率调查确定,项目区地面坡度为 1~5°,林草植被覆盖率为 30%左右,因此,确定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为 800t/km2.a。
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
根据本工程建设中新增水土流失的成因、类型、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结合现场调查资料及水土流失背景值资料,综合分析确定本工程各预测单元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
各分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及自然恢复期从保守角度综合分析考虑,本工程施工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取值确定为 2400~3000t/km2.a。自然恢复期根据工程运行期水蚀强度变化和植被恢复时间资料,确定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模数每年递减
30%~50%。具体见表 3-4。
表 3-4 本工程土壤侵蚀模数预测参数取值
预测单元 | 背景值 | 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 | 自然恢复期 | ||||
加权平均后的侵蚀模数 (t/km2.a) | 侵蚀模数 (t/km2.a) | 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模数(t/km2.a) | |||||
第1年 | 第2年 | 第3年 | 第4年 | 第5年 | |||
建构筑物工程区 | 600 | 3000 | |||||
运动场区 | 600 | 3000 |
工程在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和自然恢复期间可能产生水土流失总量37t,水土流失背景值为7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30t。本工程水土流失量预测具体见表
3-5。
表 3-5 水土流失预测成果表
预测单元 | 预测时段 | 土壤侵蚀背景值 (t/km2.a) | 扰动后侵蚀模数 (t/km2.a) | 侵蚀面积 (hm2) | 侵蚀时间 (a) | 背景流失量 (t) | 预测流失量 (t) | 新增流失量 (t) |
建构筑物工程区 | 施工期 | 600 | 3000 | 0.13 | 1 | 1 | 4 | 3 |
运动场区 | 施工期 | 600 | 3000 | 1.11 | 1 | 7 | 33 | 27 |
总计 | 7 | 37 | 30 | |||||
各时段预测结果 | 施工期 | 7 | 37 | 30 | ||||
合计 | 7 | 37 | 30 |
截止目前,本工程已完建,按照工程特点、项目组成、工程布局及工序,本工程分为建(构)筑物防治区、运动场防治区 2 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详见表 4-1。
表 4-1 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表 单位:hm2
序号 | 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 防治分区面积(hm2) |
1 | 建构筑物防治区 | 0.13 |
2 | 运动场防治区 | 1.11 |
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在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上,针对该项目施工建设活动引发水土流失的特点和造成危害的程度,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把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并把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纳入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中,合理确定水土保持措施的总体布局,形成完整、科学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治体系。
由于本工程为改扩建项目,且目前已全部完工,校园内原有的绿化措施可满足绿化标准,通过分析,没有产生水土流失的环节,同意主体工程 300m 的截排水措施,该措施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功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应纳入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体系,并将排水沟投资元计列到水土保持措施投资中,本报表将不再重复设计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为主体工程的配套工程,主要由工程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组成,实行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原则。本方案的水土保持投资估算作为主体工程投资估算组成部分,计入总投资估算中。
工程措施所采取的价格水平年、主要材料价格、人工单价及工程预算单价及单价中的有关费率与主体工程一致。
水利部水总(2003)67 号《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
水土保持工程的资金来源与主体工程资金来源情况相同。
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工程单价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和税金组成。其中直接工程费中的其他直接费含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及其他 等。
直接工程费
直接工程费=直接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直接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
其他直接费=直接费×其他直接费费率现场经费=直接费×现场经费费率
现场经费费率表见表 7-1。
间接费
间接费=直接工程费×间接费率
表 5-1 投资概算费率表
编号 | 项目 | 其他直接费率(%) | 现场经费率(%) | 间接费率(%) |
1 | 土地整治 | 2.5 | 3 | 3 |
2 | 植物措施 | 2.5 | 4 | 3.3 |
企业利润
企业利润=(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率。
工程措施按直接工程费与间接费之和的 7%计算,植物措施按直接工程费与间接费之和的 5%计算。
税金
税金=(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率。
税金按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之和的 9%计算。
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14]8 号)”,本工程属于公益性工程项目,因此,水土保持补偿费免征。
根据投资估算结果,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 2.62 万元,其中主体已有投资
0.50 万元,方案新增投资 2.12 万元。方案新增投资中,工程措施投资 0.00 万元,临时工程投资 0.00 万元;独立费用 2.00 万元;基本预备费 0.12 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 0.00 万元,水土保持措施投资概算见表 5-3 至 5-7。其他见附件。
表 5-3 总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建安工程费 | 植物措施 | 独立费用 | 合计 | |
栽(种) 植费 | 草种费 | |||||
第一部分:工程措施 | 0.00 | 0.00 | 0.00 | 0.00 | ||
第二部分:植物措施 | 0.00 | 0.00 | 0.00 | 0.00 | ||
第三部分:临时工程 | 0.00 | 0.00 | ||||
一至三部分之和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
第四部分:独立费用 | 2.00 | 2.00 | ||||
一 | 建设管理费 | 0.00 | 0.00 | |||
二 | 科研勘测设计费 | 2.00 | 2.00 | |||
三 | 水土保持监理费 | 0.00 | 0.00 | |||
一至四部分之和 | 0.00 | 0.00 | 0.00 | 2.00 | 2.00 | |
基本预备费(6%) | 0.12 | |||||
静态总投资 | 2.12 | |||||
水土保持补偿费 | 0.00 | |||||
主体工程已有投资 | 0.50 | |||||
总投资 | 2.62 |
5.2.1 防治效果分析
经分析,方案实施后至设计水平年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 100%,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 1.02,渣土防护率达到 100%,表土防护率达到 100%。由于本项目 不实施绿化措施,基本为硬化。因此,本项目不计林草植被恢复率及林草覆盖率。各施工扰动区域各项防治指标均达到方案目标要求,治理效果显著。详见表 5-8和表 5-9。
表 5-8 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面积统计表 单位:hm2
防治分区 | 扰动地表面积(hm2) | 建筑物面积 (hm2) | 道路硬化面积(hm2) | 水土保持措施面积(hm2) | 可绿化面积 (hm2) | ||
工程措施 | 植物措施 | 合计 | |||||
建构筑物工程区 | 0.13 | 0.13 | 0 | ||||
运动场区 | 1.11 | 1.11 | 0 | ||||
合计 | 1.24 | 0.13 | 1.11 | 0 |
表 5-9 设计水平年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指标表
评估项目 | 目标值 | 评 估 依 据 | 单位 | 数量 | 设计实现值 | 评估结果 |
水土流失治理度(%) | 98 |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治理达标面积 | hm2 | 1.56 | 100 | 达到预期目标 |
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总面积 | hm2 | 1.56 | ||||
土壤流失控制比 | 1 | 容许土壤流失量 | t/km2.a | 1000 | 1.02 | 达到预期目标 |
治理后每平方公里年平均土壤流失量 | t/km2.a | 980 | ||||
渣土防护率 (%) | 100 | 采取措施实际挡护的永久弃渣、临时堆土数量 | 万 m3 | 0.96 | 100 | 达到预期目标 |
永久弃渣、临时堆土总量 | 万 m3 | 0.96 | ||||
表土保护率 (%) | 95 | 保护的表土数量 | 万 m3 | 0.47 | 100 | 达到预期目标 |
可剥离表土总量 | 万 m3 | 0.47 |
生态效益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可以有效控制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人为水土流失,对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条件具有一定的作用,并能减少水土流失。
社会效益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形成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使项目周边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治理,同时也保证了工程的安全运行。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条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新增水土流失量被有效控制,本项目建成后,水土保持措施已实施完成。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植物措施中林木的直接经济效益,而且也表现在由于植物和工程措施的实施而使水土流失的危害减少从而节约的经济收益上。本方案的实施,减轻风沙等自然灾害发生,减少了自然灾害的防治费用,同时主体工程的正常运行得到保障,避免外界因素对工程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获得间接的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方案能否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及进度安排实施,并能达到预期的防治效益,组织领导和管理措施是关键。本方案应由主体工程建设单位组织实施,其要求是必须承诺和落实具体的实施保证措施,并经方案批准机关审查同意。在项目建设初期,建议建设单位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或工程指挥部,管理机构内需配备一名以上的专职技术人员,负责水土保持方案的具体实施。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做好水土保持防治管理工作,严格落实水土保持防治管理措施。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结束后,工程管理机构应做好施工期间的水土保持工作,严格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施工期间水土保持宣传,加强监理单位水土保持监理工作,以及施工单位水土保持工作管理的监督检查。
建立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把水土保持列为工程进度、质量考核、资金拨付的管理内容之一,按年度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并制定水土保持方案详细实施计划。
施工期间,负责与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单位保持联系,协调好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的关系,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并按时竣工,减少或避免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根据《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的意见
(水保[2019]160 号)》的通知,工程建设期间,根据水土保持方案中各项防护措施的设计要求,建议建设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由于本工程占地及土石方均很小,因此建议水土保持监理由主体工程监理代为监理。
工程建设期间,根据水土保持方案中各项防护措施的设计要求,委托监理单位,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监理工作,监理过程中,现场水土保持监理人员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水土保持法规,受业主委托监督、检查工程及影响区的各项水土保持工作;以巡视方式定期对各施工区域的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情况,存在的水土保持问题和解决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监理日记和巡视记录,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水土保持问题,应以通知单的形式要求施工单位在限期内处理,并在处理过
程中进行检查,完工后进行验收;日常工作中及时整理、归档有关水土保持资料、定期向水土保持监理单位河业主报告现场水土保持工作情况,按要求编报水土保持监理季度、年度报告,水土保持竣工验收时应提交《工程水土保持监理总结报告》和工程质量评定的原始资料和监理过程影像资料。
水土保持工程全部实行招标投标制度,严格执行水利部发布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管理规定”,采取公平、公正、公开、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对参与项目投标的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施工队伍的技术素质。要求施工单位在投标文件中,对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实施做出承诺。中标后,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中要明确承包商的水土流失防治责 任,制定实施、检查、验收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在主体工程施工中,必须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要求实施水土保持措施,严格遵循水土保持设计的治理措施、技术标准、进度安排等要求,完成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保证水土保持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建设单位根据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对水土保持实施提出具体要求。水土保持施工必须具有懂水土保持专业的技术人员,熟悉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技术要求,并加强水土保持技术培训,强化施工人员的水土保持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的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技术水平。
民和县西沟乡东沟初级中学 2017 年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项目总体布置图;